关于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 11346509/2018-1548025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督查 发布机构: 赤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名       称: 关于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年12月14日
有效性: 有效
谢蕾萍代表:
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赤壁自古就是一块巧借善联、创造奇迹的热土。三国鼎立在这里奠基,万里茶道在这里出发,三峡工程在这里起步,道家养生在这里升华。我市发展旅游产业资源多,从1977年第一次旅游接待活动至今,旅游业已走过40年历程,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成功创建,到抢抓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旅游业成为促进赤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华中地区休闲旅游度假基地”目标,紧扣“彰个性之风、策十面之力、谋百年之计、鉴千年之史、圆万民之梦”这条主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赤壁模式”。
一、彰个性之风 绘全域蓝图
赤壁以旅游的“视角”引领城市转型升级,将全市1723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制定《旅游产业全域发展规划》,构建了“一心、两级、三景、四区”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一是打造一个城市核心。用建设“国家公园”的理念,以城市“绿肺”陆水湖为核心,通过环湖绿道、城市道路串联带动城市配套及旅游景区同步发展,打造一个山环水绕,城水相依的组群式生态、骑行、养老休闲中心。目前,此区域已成为全国各地企业投资考察热点。
二是凸显两极龙头引领。打破三国赤壁“单点开花”的固有印象,在把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打造成长江旅游“金腰带”的璀璨明珠同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俄万里茶道重要源头城市建设,打造两大文化旅游休闲增长极,塑造“万里寻茶道 赤壁借东风”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品牌。
三是推出三大乡村美景。以特色乡村联动为模式,引进浙江颐高美丽乡村集团,采用1+3+N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美丽乡村运营平台,打造三大乡村美景集聚示范区,带动N个乡村共同发展,为美丽乡村“一村一品”提供范本并全域推广。
四是形成四块休闲片区。完善交通环线,打造城市窗口,建设游客驿站,发展全域休闲,全面构建“一湖两山生态休闲、三国文化研学休闲、汤茶养生度假休闲、美丽乡村体验休闲”四大休闲主题片区,使区区相扣,全域皆景。
二、策十面之力 促全域共建
赤壁聚焦“融合”求发展,力推“六规合一”,促进全资源、全产业、全方位融合共建,赤壁因旅游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态势。
一是旅游+交通。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两年内已完成投资2.6亿元,改扩建旅游公路8条,树立旅游标识638块;投资近32.5亿元的赤壁长江大桥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资近千万建设的万亩茶园自行车慢道,让茶园变成了四海游客的周末休闲乐园;投资7500万元建设的芳世湾大桥使得前往葛仙山赏花的游客往返时间缩短2小时,“十一”期间,举办“穿越芳世湾 亲近陆水湖”千人自驾游活动,通过千人自驾穿越芳世湾大桥,宿营陆水湖湾,品尝农村百家宴等活动,正式启用芳世湾大桥,展现其旅游桥梁的功能;交通局与古战场联合投资500万元打造的长江游客趸船完成整体装修工程,长江游客航线重新启动,每年近10万游客将从此抵达赤壁。
二是旅游+城建。秉承“城市即景区”的理念,投资5.6亿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以城市出入口为“点”,打造“城市窗口”,彰显城市文化,旅游城市标志雕塑及以三国故事、茶马故事为主线的主题故事雕像完工;以道路为“线”,打造漫游骑行景观大道,摩拜单车成为了旅游城市及部分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以母亲河为“轴”,“借”山入城、“引”水绕城,打造古城休闲景观带,投资5000万实现城市亮化工程,夜晚的赤壁比白天更具魅力;以公共绿地为“面”,实现“一园一景观、一处一主题、一地一公厕”, 建成游园23座,建设特色站台50座,绿色公交成为全省第一品牌,改扩建“会讲故事”的旅游厕所63座,“五觉”厕所成为赤壁特色,全域导向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集“文化展示、旅游咨询、游客集散、智慧数据、综合执法”五位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完成专家评审;高铁北站至古战场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武汉至赤壁、咸宁六县市旅游直通车全面启动。旅游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将更进一步促进游客一部手机“漫游”赤壁。
三是旅游+农业。以旅兴农,以农促旅,重点扶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及赵李桥茶业发展茶旅休闲游,让茶园变乐园、让工厂变景点,让茶农变“导游”,元至5月份,我市接待茶旅线路游客11.7万人,主要客源来自于广东及香港。目前,赤壁已打造涉旅农旅游点近400个,洞天福地山庄被评为AAAAA级农庄,荷风小院获批AAAA级农庄,一批农旅一体化休闲观光园区和乡村旅游带快速形成。
四是旅游+商贸。研发推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100多种,赤壁品牌“诸葛煎饼”获“湖北礼道”银奖。与阿里淘宝网、携程网展开合作,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电商指数全省排名第四位,农村物流全国领先,实现旅游商品与线路的即时推广。
五是旅游+文化。赤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广泛收集文化传说、历史典故,聘请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出版系列文化书籍,拍摄各类影视作品,推出系列文化剧目;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申遗工作,保护性开发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正朝着层次更高、形象更优、内涵更丰富的方向迈进。
六是旅游+外贸。旅游是赤壁对接世界的通道,赤壁青砖茶成为外交国礼;“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与世界合作的窗口;万里茶道城市旅游联盟启动了以赤壁为节点的万里茶道中蒙俄旅游电子地图及网站,高铁8+31旅游城市联盟让赤壁搭上高铁“旅游顺风车”;“灵秀湖北·三国精彩在赤壁”旅游推介会连续在东南亚举行;中日韩三国大师围棋赛,拉开了一场新的“三国赤壁之战”。
三、谋百年之计 推全域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我们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
一是改革领导体制。在咸宁率先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局、镇(村)三级旅游发展工作体系;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增加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个,进一步明确了旅游管理部门在全市发展中的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市场监管职能;建立了23家相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推进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改革,在全市率先组建旅游执法大队的同时,设立了一套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全面推动“1+3+23”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综合执法派出机构,将逐步实现A级景区全覆盖。
三是健全保障制度。在《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支持下,进一步出台了《赤壁市旅游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办法》,力求全面解决旅游监管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联动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整合各项公共建设资金4.6亿元,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定时对企业核准发放引导奖励资金,2017年发放引导奖励资金85万元,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
四、鉴千年之史 讲全域故事
文化为魂、旅游为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赤壁的亮丽名片。我们充分挖掘赤壁文化,面向全球发布“万里寻茶道,赤壁借东风”赤壁市旅游城市形象口号和标识,首次以一个“公共品牌”对话世界;推出“赤壁宝宝”卡通形象,以及赤壁旅游城市智慧导览系统和赤壁旅游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示赤壁“包容、开放、并蓄、成功”的城市形象,为游客讲好赤壁全域故事。
一是讲好三国文化故事。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完成省级验收。连续举办“三国赤壁国际文化旅游节”,重点打造“研学赤壁、重读三国”等系列品牌,每年仅接待全国研学游客即达到23万人次以上;不间断开展“三国花灯节”、“三国相亲节”、“三国美食节”活动,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旅游名片。《城市1对1》、中国赤壁VS波兰马尔堡、《百家讲坛》、《美丽中国乡村行》、《地理中国》、《中国影像方志》等多个节目在央视等媒体播出,赤壁的国际知名度迅速提升。
二是讲好茶道源头故事。围绕“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做足茶旅文化文章,延续赤壁茶文化历史文脉。成功举办2015国际茶业大会,连续举办“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联合国国际茶叶委员会命名赤壁为“万里茶道源头”,羊楼洞被授名“世界茶业第一古镇”,随着赤壁不断推出茶旅产品,赤壁“万里茶道寻源”成为了湖北精品茶旅线路;武汉卓尔集团投资5亿元的万亩茶园运动休闲度假区项目,列入全国旅游优选项目;投资23亿元的羊楼洞“世界茶叶第一古镇”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三是讲好四季休闲故事。持续推出“赤壁美丽绽放季”主题线路,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秋拾叶、冬钓雪”的四季乡村特色休闲游,全市14个乡镇四季接力,连续剧式的推出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项目。建成国家和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4个。美丽乡村运营平台已启动办公区装修,沧湖“荷站”乡村游客接待中心、“荷色”民宿、“荷香”旅游厕所、“荷仓”乡村购物中心四大组合产品成为湖北乡村示范;温泉优势资源已逐步向康复疗养、休闲养生度假体验转变,港中旅龙佑温泉蚂蚁乐园备受青睐,广东润丰五龙山温泉被携程网评为最佳新开业酒店及最佳亲子酒店。
五、圆万民之梦 享全域硕果
赤壁以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崛起,实现全域共建共创,主客共享,形成了产业因全域旅游而更旺、城乡因全域旅游而更靓、百姓因全域旅游而更富的良好态势。
一是共享绿色生态。绿色是赤壁的底色,赤壁加强山体、水体、湿地保护,长江岸线得以全面整治,全域水质达到优良;启动城乡“1+3+10”工程,城市全面禁鞭,城乡环境同步整治;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及“绿满赤壁”行动,赤壁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今年8月,湖北省全域旅游现场会在我市的召开,充分检验了我市旅游产品在多元供给、标准服务、绿色发展成果,我市5A创建及全域旅游被湖北省旅游委纳入本年度推荐国家集中验收县市,并要求赤壁做到咸宁首家、湖北首发、全国首批。
二是共享产业经济。赤壁以供给侧改革为动力,加快丰富旅游产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扩大产业规模。五龙山温泉度假区、万亩茶园自行车慢行公园、华美达酒店等一批旅游项目投入运营。目前,全市已开发景区12家,旅行社6家,持证导游121名,旅游服务义工200余名,由家长自发组织成立的旅游小小讲解员达到50余人,农庄400家,宾馆饭店176家,床位突破5000个。
三是共享全民小康。我们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加快随阳至羊楼洞、新店至余家桥、羊楼洞至羊楼司等旅游公路建设,全长56公里的陆水湖环湖公路正在筹建。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人力资源等方式渗入涉旅行业,在全市选出3个旅游惠民重点乡镇,带动23个旅游资源贫困村,确保2万多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让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去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54.01万人次,门票收入13036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5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5.6%、13.6%。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为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付出我们共同的努力。
201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