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索引号 : 11346509/2017-1226935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含供销) 发布机构: 赤壁市人民政府
名       称: 2016年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7年05月25日
有效性: 有效
市商务局2016年重点工作目标
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2017年2月9日)
一、指标任务描述
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新增线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
2、全年完成外贸出口12957万美元,增长30%;新增备案登记企业5家以上。
3、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4、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
5、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改革试点工作。
6、创业孵化入住企业40家,免费电商培训500人,建成赤壁特色产品展示馆,完成赤壁农特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搭建工作,农村电商网点建设达240个。
7、加强城区新农贸、铁山、永邦、赤马、周画岭、陆水、六米桥共7个农贸市场改造升级。
二、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2亿元,占同比增速10.2%;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
2、全年完成外贸出口5478.1万美元,同比下降45%;新增备案登记企业16家。
3、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292万美元,占年计划2000万美元的265%,居咸宁市首位。
4、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亿元,占年计划6.5亿元的103%。
5、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形成一个村淘、邮政村邮站主消费品下乡,绿购主农副产品进城,康华主农村物流的分工合作农村电商生态发展新模式。
6、创业孵化入住企业40家,免费电商培训2023人;建成线下赤壁特色产品展示馆,线上“一网四馆”(绿购网、淘宝中国赤壁特色馆、京东赤壁特色馆、1号店特色馆、苏宁易购特产馆);完成赤壁农特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搭建工作;建成农村淘宝点52个,邮政、供销农村信息化改造202家。
7、城区7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铁山农贸市场“农改超”工作已经完成;六米桥农贸市场已签订个人投资改造合同;其他5个农贸市场已完成勘探、图纸设计、图审、预算、招投标报名等前期工作。
三、采取主要措施及取得主要成效
1、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今年,我局紧紧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目标,依据《赤壁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一个村淘、邮政村邮站主消费品下乡,绿购主农副产品进城,康华主农村物流的分工合作农村电商生态发展新模式。一是开设、改造农村电商服务网点254家,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其中村淘网点已建52个,每日上下行单量达到1300单左右,村均GMV(营业额)处于全省前列,2016年阿里巴巴县域电商指数排名我市位列全省第四。二是通过“一网四馆” 实现交易额近1亿元,利税160余万元。赤壁的青砖茶、猕猴桃、湘莲、葡萄、丰水梨、竹笋、龙虾、螃蟹,都成了线上“爆款”产品。三是与中国50强物流园企业康华达成战略合作,联动推进我市农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1个仓储配送运营中心,11个镇级物流综合服务站,140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为框架的“一心十站百点”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累计派发快递包裹89800件,收揽快递包裹16464件,农副产品进城6400件,工业产品下乡4080件,药品配送总额500余万元,总运输里程29万余公里。2016年5月18日《中国交通报》以“赤壁农村物流,智谋精准扶贫”为题,在第八版整版报道了赤壁市在推进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工作举措和成效。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四大农村先进物流模式之一在全国加以推广,省委办公厅调研组到赤壁市调研农村物流发展也对湖北康华智慧物流园给予了高度评价。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今年是我局外贸工作最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市外贸出口工作举步维艰。从全咸宁市来看,出口总值只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2.8%,同比下降了30.9个百分点;七个县市(含咸宁高新区)中,有4个县市出口实绩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咸宁高新区下降65.7%、嘉鱼下降43%,咸安区下降4.9%;分析我市外贸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口基础差,企业规模小,对外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二是产品结构不优,高新技术产品少,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受总部经济影响,近8000万美元产值在外地出口;四是受海关监管,我市有1800万美元出口额未被纳入统计。
在如此困难情况下,今年我局难中求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大支持培育力度,奋力推进《咸宁市人民政府促进外贸发展实施办法》执行,提前5个月将2015年度200余万元出口奖励资金拔付到各出口企业,促出口稳定。二是用好政策支持有出口潜力的内贸企业,鼓励企业实现自营出口。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申报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16个,批复项目资金42.2万元。全年新增备案企业16家,新增自营出口企业5家。三是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拓宽外销渠道。利用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金系列政策,支持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做好跨境电子商务,通过跨境电商寻找商机,降低拓展市场成本。目前全市共有10家外贸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出口通”设立窗口,2016年1-11月跨境电商出口408.5万美元。四是积极帮助维达力集团办理自营出口各项手续,力争2017年实现自营出口,形成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大做好“总部经济”重点出口企业的工作。积极争取长城碳素、华舟重工、大昇印染等“总部经济”出口企业在赤壁属地出口。六是大力拓展贸易渠道。组织企业参加了广交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等展会,鼓励出口供货企业以国际国内展会为平台,广泛接触客户。
3、稳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城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结合全市创卫工作要求,制定了城区7大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计划,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二是积极培育新的城市消费圈。唯依国际家居广场、赤壁国贸等新商圈正逐步形成;西湖国际广场、康华物流园、赤壁十五镇等商圈雏形初现。三是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目前全市设立市场监测点4个,95个品规商品纳入监测网络,累计向省商务厅报送监测信息35篇,发布赤壁商务预报共60余篇。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电视购物、成品油等专项检查、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2016年商务部双打考核咸宁市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4、积极促进市场消费。一是大力开展“诚信兴商”、“节能低碳消费”等促销月活动。组织全市所有大中型商贸企业参与,销售总额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3.5%。二是组织农超对接活动。市区6家大型连锁超市长期合作的农合组织达到120余家。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亚博览会、广交会、国际食品博览会、咸宁农产品展销会等重要展会推介赤壁地产品;四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五是推进物流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重点培育了湖北康华智慧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为湖北省物流标准化示范企业。
5、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201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家,协议利用外资1.2亿美元,续建外商投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利用外资5292万美元,占咸宁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6%,居咸宁市首位。一是进一步压缩项目审批时间。积极争取咸宁市商务局支持,加强审批登记衔接确保项目先予审批放行,再跟踪了解,全方位跟踪服务直到项目落地。二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外商投资企业参加联合年检提供各种便利。三是积极为维达力公司协调解决贷款、为赤壁北控水务有限公司协调解决注册资本金验资上报等相关困难。四是大力督促新批外资企业和续建外资企业外资及时到资。五是积极协调服务九天制衣、永详机械在柬埔寨、孟加拉开办厂,全方位引导扶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布点经营,开展海外投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