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赤壁市神山镇 返回赤壁政府首页

神山镇2017年农村农业工作要点

来源:赤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发布时间:2017-05-19打印文章

2017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神山镇实现从传统农业大镇向现代新型农业大镇转变的关键之年,根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及赤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神山镇2017年农村农业工作要点规划如下:

一、加快现代农业大镇的发展步伐。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市场需求,积极发挥神山镇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水产、苗木、茶叶、优质稻、特色水果五个万亩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一是以蔡氏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加强镇区范围内标准化养殖建设,推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二是推进新型种植养殖模式发展,以宋河中垸、三垸、四垸为中心,推广10000亩优质塘虾、莲虾、稻虾连作种养殖基地。三是扶持以文清村金果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洪岭村惠民果业有限公司为主的专业种植大户做大做强,辐射带动3000亩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以“水韵茶乡”为主的垂钓、渔家乐、观赏鱼等现代休闲模式,带动与之关联的渔业、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发展。五是以赤壁市任禾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为载体,采取“基地+农户”模式,以点带面,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在熊岭、莲塘、油岭、青云四个村新建4000亩油茶基地,改造老茶叶基地2000亩,在传统茶叶加工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茶园休闲与农家乐的融合发展。六是利用村淘、绿购网开展 网上品牌营销活动,开展农超平台对接,积极推动镇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化,以销促产。

2、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一是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运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与农村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让资源与市场对接,利用公司的资金与技术加大推进产业建设力度,争取在原有4000亩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到10000亩。二是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为出发点,延伸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争取引进一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改变镇域农产品传统产销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益。加强资源整合与政策支持力度,在继续扶持以“马狮湖渔场”为主的本地企业基础上,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大转型,打造特色农业大型基地,推动农业大转型。

二、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

1、全力脱贫攻坚。按照赤壁市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提出的“大调研”、“大贫解”、“大完善”、“大清理”相关精神与要求,以脱贫户脱贫“一有、二不愁、四保障”和贫困村出列“九有”为目标,凝聚合力,进一步开展信息核查,进一步走访调查、了解实情,进一步规范台账资料,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社会力量资源,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完成精准扶贫各项任务。

2、加强三个大项目协调工作。一是土地平整项目,涉及熊岭、毕畈、文清、大桥、宋河、钟岭、西湖七个村的15000亩农田。二是发改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钟鸣、莲塘、凤凰、油岭四个村3000亩农田,总投资1500万。三是莲塘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各相关村要加强项目工程的协调力度,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促进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日发挥效益。

3、开展“绿满赤壁”行动。继续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650亩,其中: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造林4090亩,村庄绿化1560亩。今年村庄绿化7个村,分别是西凉村、龙岭村、钟岭村、西湖村、莲塘村、油岭村和埠头村。各村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全力推进绿满赤壁行动,着力改善区域环境,做到“上接天线”明方向,“下接地气”增实效。

4、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按上级要求对已纳入试点建设的村庄在2017年继续完善和提档升级。继续推广“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经验和做法,着力培植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开展文明创建。2017年将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五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以及相关要求,重点加强嘉泉沿线所涉及村的“美丽乡村”建设。

5、加快西凉湖拆围进程。进一步加强力量,狠抓落实,确保在2月份之前完成全镇40796.76 亩的拆围任务。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推进水生态文明的创建,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做好围网围栏拆除后西凉湖的监管工作,完成西凉与龙岭村的生态整治项目申报工作。

6、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通过争取市住建局的支持,完成120户以五保户、低保户、精准扶贫户为主要对象的危房改造工程。

三、强化要素保障

1、加强科技推广。围绕主要农作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加快推广应用步伐。加大粮油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重点推广早中稻直播技术、免耕直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做好优质稻、优质油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在养殖模式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虾稻轮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方面有突破性发展,同时主推池塘养虾模式;做好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抓好畜牧业科技培训,以及技术指导工作。推行生猪“150”、生猪“550”、蛋鸡“153”模式、山羊“1235”、肉牛“165”等科学养殖模式;推广茶叶低氟良种技术,加强老茶园基地建设,促使老基地尽快受益。

2、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机装备结构。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并做好跟踪监督。加大适宜我镇农作物耕作需要的大中型机械的推广。做好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积极推行收获机械装配切碎装置,确保新购收获机械装配切碎装置达100%。

3、抓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抓紧完成水利设施水毁修复,加大各类防洪工程的隐患排查与整治,强化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和高帮塘等薄弱环节安全防范。完善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强化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提前做好蓄水保水工作。突出“防”字,对水库、堰塘进行拉网式检查,修订和完善防汛预案,落实好防汛责任,确保安全度汛,同时落实好防汛抢险物资和抢险队伍,适时加大宣传力度。

4、调解林地征占,土地确权、流转纠纷。及时开展林权纠纷、土地确权以及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加大林地使用监管力度,重点打击非煤矿山未批先占和占用基本农田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办典型案件。

5、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逐级强化责任,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管好野外火源,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预案早落实”,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

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1、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2017年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8.9万亩,签字率、发证率98%以上,确保全镇土地确权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2、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流转,通过土地租赁、二次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村干部带头发展个人实体,做好新型农民带头人。

  

  

  

  

附件:
分享到:
./t20170519_1231380_xz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