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水湖街道2025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围绕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谋划部署和赤壁加快建设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陆水湖街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实施党建强基、产业振兴、治理赋能、民生提质、清风护航“五大行动”,奋力打造“赤壁市城市生态涵养区、鄂南地区农文旅发展示范区”。
一、党建引领“铸魂强基”行动
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铸魂强基”三大工程,做到组织强根子、干部进村子、致富有路子。
1.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深入实施书记领办党建项目,统筹推进村(社区)、两新等领域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提升阵地综合使用效益,从严规范挂牌、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全面深化“两长四员”睦邻组织体系。持续创新“党员积分争优”“走遍村湾”等做法,全面落实“甜瓜+”积分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服务形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整体提升。
2.实施“培根铸魂”工程。今年是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我们聚焦“理论蓄能、实践赋能、作风提能”,开办“青蓝夜校”,建立“周四充电日”常态化学习机制,实施党员干部“领学领讲”素质提升行动,为干部充电蓄能,提质聚力。推动年轻干部“三线历练”,安排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信访维稳一线轮岗交流。持续在“业务进基层”“服务入万家”上发力,通过“基层工作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解决群众难题。建立、管好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准确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助力干部“拔节生长”。
3.实施“聚力赋能”工程。紧盯2026年换届需要,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学历“双提升”行动。做实流动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处置、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做细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炼”链条闭环。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交流和实践锻炼,常态化开展“以述促干 我晒你评”行动。持续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乡村治理融合,整合资产资源,以文旅产业为主线,带动区域竹木加工、水果种植和采摘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二、产业振兴“倍增突破”行动
坚持项目为王,积极谋划一批项目、主动招商一批项目、科学实施一批项目,抢时间、抓招商、促投资、建项目,做到干部身上有责任、项目落地有保障、产业发展有前景。
1.工业产业集群化。推进竹木加工、水资源开发利用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两园”(玄素洞竹木产业园、木香村工业园)建设为依托,引进竹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竹炭吸附材料车间等新工艺,培育1-2家龙头企业,将其他中小型竹木加工厂发展为半成品供应方,带动农户抚育优质高产竹种,形成原材料供应—半成品加工—竹产品销售的竹木加工全链条。整合辖区水厂资源,打造陆水湖天然饮品特色产业园,招商引进恒大天然饮品有限公司,对接旺鹭食品公司,多样化开发纯净水、苏打水。
2.生态资产产业化。辖区13.3万亩竹林、58平方公里湿地,初步估算年碳汇量可达60万吨,开展碳汇市场化交易,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是一篇大有可为的文章。积极探索开展“生态资产确权颁证”,将林地、湿地进行确权,对接两山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争取“生态资产抵押贷款”。与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对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碳普惠体系,申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碳汇交易与生态补偿落地,让一草一木都能“生金”。
3.农文旅融合化。依托陆水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工业文化遗产蒲纺总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康养产业,推动“旅游+生态+康养+乡村”深度融合。策划实施玄素洞全域旅游、雪峰山生态养生基地、芳世湾房车营地、九龙口农旅融合体验区、东流港户外运动区等一批特色项目,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推动户外拓展、低空观光、农事体验、宿营观星等低碳旅游体验,带动村集体增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夜间经济、水上国民休闲运动,培育一批从业服务人员,建设鄂南地区休闲康养目的地。
三、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行动
坚持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汇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深耕细作、优化治理、数字赋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1.平安建设“三零标准”。一是零上访村(社区):建立“1名法律顾问+3名调解员+N名乡贤”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二是零事故小区:开展电动车违规充电、燃气管道老化等隐患专项整治,做到隐患发现一处、整治销号一处,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三是零发案网格:加强特殊人员和重点人员管理服务,开展普法、消防、电诈等各项宣传活动,完善“民辅警驻点、干部包片、联防队巡线”三级防控体系,力争网格内零发案。
2.矛盾纠纷化解一件事。加强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全面汇集民情访情、警情舆情、12345热线、有呼壁应等各类信息,排查梳理风险隐患。统筹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执法中心等行政执法力量,发动治安巡逻、应急处突、人民调解等社会力量,用好老支书、法律明白人、乡贤能人等自治力量,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五种情形”落地见效。
3.智能化治理一张网。整合网格化平台、雪亮工程、天翼看村、智慧应急管理云平台等,深度应用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快速检索、人像比对及智能预警等手段,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街”。充分运用好网格化平台,实现事件采集、分派、处置、反馈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事件处置效率。利用好“数公基”平台,打破信息壁垒,用好平台数据自动识别比对信息,推进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
四、民生福祉“幸福提质”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治理,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1.“一老一小”暖心行动。完善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困难群体三色管理法,健全低收入人群、未成年人、农村三留守人员等重点群体长效服务机制。落实“一老一小”关爱措施。在泉门社区建立老年学校,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食堂建设,实施适老化改造,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儿童关爱与保护,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托育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半日托、临时托多元化服务。
2.“15分钟生活圈”2.0版。推进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全面摸排辖区居民购房需求,大力宣传“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促进稳岗就业。实施城市微更新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环保主题公园、街心口袋公园、便民停车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完善公交、燃气、路网、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整治易涝积水点,建设城市绿道,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
3.聚力建设“清洁家园”。加强综合执法检查力度,用好“生态网格员”队伍,持续整治村容村貌,常态化组织“清河”“净山”“洁城”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动员群众把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规范农村建房,不断提升共建共治共管水平。
五、清廉建设“清风护航”行动
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从严从实管理干部队伍,深化纪律教育、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扎紧制度“铁笼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划清“责任田”、列出“明白账”。制定完善《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强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管。紧盯惠民政策落实、农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持续惩治“蝇贪蚁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在末梢得到有效落实。
2.打好监督“组合拳”。推进纪律教育常态长效,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和方式创新,推动纪律教育“精准滴灌”。开展破解“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专项行动,开展党员干部违规打牌和赌博专项整治。聚焦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任务,严查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硬监督”优化发展“软环境” 。
3.树立激励“风向标”。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关爱回访等工作力度,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坚决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对工作积极、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干部,在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提拔重用优先推荐,大力营造“把自己交给工作、把进步交给组织、把评价交给群众”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