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塘驿镇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方案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央、湖北省、咸宁市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官塘驿镇美丽乡村成为赤壁市“争当排头兵、建设示范市、冲刺百强县”的鲜明底色。
(二) 基本原则
1、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家乡,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扎实稳妥推进2021年基层换届选举工作,在全镇22个村实施农村国土空间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扎实依据。
2、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发展。做到点面结合,以点代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3、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镇村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管力度,扎实推进市“城乡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目标,补齐短板,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4、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资源,集中精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取政策扶持,发动乡贤,官塘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让更多的资源、项目、资金参与到家乡美丽乡村的建设,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5、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选取全镇1-2个产业基础好、人文底蕴丰富、村级领导班子有发展动力的行政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优先发展,积累经验,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开拓出“官塘模式”。
(三)工作目标
到2023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二、 重点工作
(一)实施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各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实现农村规划全覆盖。
2.明确产业定位。在坚持做大做强优质传统产业的同时,瞄准武汉城市圈需求,提高农业产业质量,以楠竹、茶叶、小龙虾、猕猴桃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以葛仙山万亩樱花园为中心推进特色乡村旅游。
3.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心一轴三线”,即以官塘驿镇为中心,107国道为主轴,官随线、嘉泉线、中伙-琅桥-泉口公路骨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线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4.加强规划管控。严格落实各项规划,重点规范农村建房秩序和公路沿线生产经营秩序。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规划审批和监管,坚决杜绝占用基本农田、沿公路、占河道、切坡等违规建房情况;由镇政府牵头,城市管理和相关部门参与,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合理推进镇区环境提档升级,建设“官塘停车场”“杉木大市场”“楠竹大市场”等项目,逐步规范、取缔主要路边市场、路边店、路边料场堆场。
(二)实施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4万吨以上,巩固粮食生产基数,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逐步扩大全镇高档优质稻播种面积,到2023年达到5万亩。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大力发展茶叶、小龙虾、楠竹、猕猴桃、吊瓜等特色产业。以今楚能繁种猪基地为依托,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以双丘工业园为基础,深挖楠竹加工潜力;推进老汪泉小型工业园、“石泉-西湾”镇区工业园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扎实动力。
3.推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探索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的新经济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着力建设葛仙山旅游景区开发、西凉湖御屏山环湖公路及衙门等文化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规划1到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4.实施品牌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兴农猕猴桃、德睿电子、鹏凡制衣和锦鹏建材等地域特色品牌。力争到2023年,全镇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品牌年销售收入超500万的1个、超100万的2个。
5.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优质稻基地、茶叶基地、万亩楠竹基地、小龙虾基地、猕猴桃基地、现代特色养殖基地和蔬菜综合养殖基地,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双丘楠竹加工产业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各村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6.重视科技兴农。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引进5万亩优质稻社会化服务基地和3000亩茅台酒厂原料(高粱)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23年,全镇现代农机合作社超过5家。
(三)实施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十八里畈、幸福堰、西湾、白羊至泉洪岭、龙凤山至双丘等乡村振兴路,打造各村入口特色节点。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保证村主干道路进出通畅,基本解决农村公路“会车难、路基差”问题。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塘堰港沟渠维修整治、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到2023年,完成镇区中心港防汛综合治理,除险加固西湾港、白羊港、汀泗河,澄水畈港消洞打通、双黄渠道整修,白沙港护砌、海源隧道打通及泉口盘山渠护砌。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镇区自来水厂管网延伸、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地下引水等方式,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巩固工程,到2023年,力争农村自来水实现全覆盖,解决各村饮水问题。
(四)实施生态宜居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建立统筹山水林地田湖草系统治理制度,围绕107国道“西湾猕猴桃基地段”建设灯光秀,立足西凉湖打造沿湖自然风光带。加强双石、黄沙等中小型水库,西凉湖等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河湖生态体系。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和综合防治,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3.整治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落实卫生保洁的保障机制,实现农村垃圾高效率处理。推动“厕所革命”,全面完成偏远村、贫困村旱厕改造,启动以乡村旅游风景区、公众活动集聚区等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厕所建设。
4.加强农房建管。全面规范村民建房,规范审批,全程监管,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违规建房整治,坚持“拆、建、管”并重,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片区,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
5.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求,全镇每年重点打造多个示范村庄、多个示范美丽屋场。
(五)实施乡风文明工程
1.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加快推进“刹人情歪风、治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工作全覆盖。构建起家庭、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关爱网络,开展“雨露计划”,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制止非法宗教活动,落实规范化后宗教场所“四进”、“三上墙”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常态化开展农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
(六)实施治理有效工程
1.建强基层组织。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委会建设,健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轮训,实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在2021年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落实“红色头雁”工程,确保每个村培养2名后备干部。
2.引导村民自治。规范、完善村民自治规章制度,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推进镇“平安协会”和“司法调解委员会”向下延伸工作,扎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官塘驿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专班,由党委书记牵头,镇党委班子及相关镇直单位为成员,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研究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和重大问题,统筹协调相关镇直单位和部门,建立起各负其责、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年度目标任务和考核方案,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
各村支部作为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各村支部书记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按照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实施。在工作专班的统筹调度下,协调各部门资源,做到相互配合,稳步推进。
(三)严格督查问责
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镇各村年度考核工作范畴。建立乡村振兴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年度集中进行考核评比,量化打分,统一排名,严格奖惩。加强工作的巡查、督查和检查力度,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每年召开工作流动现场会,集中进行调度部署,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02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