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搜索:

关于赤壁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23 打印文章

一、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打好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入列全国120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排名上升至全省27个二类县(市)第5位。

一是打好打赢大战硬仗。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对全市483个小区、1828个村民小组实行封闭管理,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3月8日,确诊住院病例全部清零,治愈率97.5%。打好防汛救灾突击战。快速妥善救援安置群众10308人,抢修各类水毁工程40余处,紧急调拨救灾资金及物资1168万元,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实现了“不垮一堤、不死一人”的目标。打好长江禁渔持久战。成立长江流域禁捕“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开展执法巡查240多次,2029艘渔船上岸封存,拆解涉渔“三无”船舶1774艘,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已完成。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市23个贫困村9670户3425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污染防治成效显著,长江非法码头全部取缔,18公里岸线全部复绿,城镇污水处理率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地表水环境达标率均为100%,城区空气优良率91.4%。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管控有力,全市银行不良贷款率1.1%,政府性债务风险评定为绿色等级。

二是疫后重振成效明显。经济加快恢复、好于预期。预计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8亿元,进出口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8元(同比增长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2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引进项目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0.75亿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81个重点项目开工374个,完成投资131.77亿元,万津实业、住方科技、辉源智慧科技、宏大新型建材、富祥盛铝膜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列入省“三库”项目303个,总投资2139.57亿元。

三是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做优特色农业。青砖茶、猕猴桃、小龙虾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组建赤壁青砖茶研究院,建设区域茶叶交易中心,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6.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跻身全国百家重点产茶县(市)第6位。建成优质猕猴桃基地6.2万亩,打造猕猴桃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基地。建成小龙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稻虾共作综合种养面积超过25万亩。做强新型制造业。聚焦应急装备、电子信息、电力循环、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主导产业,组建运营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应急产业研究院,维达力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总部从深圳整体搬迁至我市,总投资60亿元的维达力一二期建成投产,三期部分投产。做大现代服务业。陆水湖风景区改造升级并顺利开园,卓尔·羊楼洞古镇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实施“金种子”、“银种子”培育工程,荣获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投资10亿元的天驰汽车城开工建设。西湖国际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万达广场项目签约落户。

四是城乡一体步伐加快。提升城市品质。谋划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184个,总投资422.57亿元。生态新城路网框架拉开,北山路全线贯通,东洲人行桥建成通行,“一河两岸”全面治理,投资2.57亿元改造27个老旧小区,砂子岭公园开园,长江取水工程开工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启动3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亿多元,实行“一村一策”、“一体一策”,累计建成省级生态镇5个、省级生态村35个、省级宜居乡村11个、省级美丽乡村80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39个。促进城乡融合。乡镇政务服务大厅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纵向贯通。农村电网全面升级,加快城乡公交、供水一体化,开通县际公交线路3条、农村公交线路11条投入新能源公交车137辆,乡镇水厂收购全面完成、实现同质同服务

五是发展短板逐步补齐。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策划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项目47个、总投资27.43亿元,建成市疾控中心,组建运营市医疗集团,市人民医院感染病区、市健康大数据中心、市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等加快建设。补齐环境卫生短板。启动陆水工业污水处理厂和27个整治村污水处理项目,完成望山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升级改造垃圾中转站7座,餐厨垃圾终端处置项目试运行。补齐水利设施短板。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陆水干流防洪治理项目(二期)主体工程、2019年水利设施补短板冬修项目已完工;新店河羊楼洞段治理工程、长江中下游嘉鱼段河道整治工程(赤壁部分)项目开工建设;11个项目已纳入省政府水利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估算总投资6.29亿元。

六是社会治理水平提高。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市级领导带头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带头深入小区组织召开“圆桌会议”。深入推进平安赤壁创建,开展矛盾大排查、安全大整治、开门大接访、维稳大督查行动,建成运行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行“云上赤壁”问政模式,及时掌握民情民意,矛盾纠纷化解率95.2%。建成运行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建设“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点全覆盖、无盲点。开展“缉枪治爆”、“扫黄禁赌”等专项行动,各类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8.7%,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从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受疫情严重冲击,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未能实现计划目标。但是,全市疫后重振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一仗接一仗,仗仗决胜;一战又一战,战战出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留才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经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财政收支矛盾压力较大等。我们要认真检视反思,勇于直面问题,务实解决问题,争当问题的终结者。

二、2021年经济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和转换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稳为前提基础,以进为方向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锚定推动我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聚焦扩内需和强实体两个重点,增强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三大动力,努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抓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1356”区域和产业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着力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

——进出口总额增长12%;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确保完成咸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全面恢复。坚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不断巩固疫后恢复发展态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十四五”规划推进实施。按照时间节点加强“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宣传解读,研究提出《纲要》的落实分解方案,科学编制好专项规划,全力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坚持抓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重点工作,不断完善“旬分析、月调度、季结账”工作机制,加强预测、预警、预案,及时研判经济走势和政策建议,供委、政府决策参考。强化政策对冲作用。一手争取中央继续给予湖北倾斜支持;一手抓省内各类支持政策的精准实施落地,特别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困难行业、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提前储备、适时出台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予以帮扶。

(二)坚持不懈扩大内需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增强投资发展后劲。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牛鼻子”,抓好“四个精准”:精准做实前期工作。集中精力精准衔接、科学储备、滚动接续。大力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和先建后验,推行多规合一、区域评估,整合项目报建手续,压缩前期工作时间。精准拓展投资空间。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重点推进“5G+”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加强新一轮技术改造投资,充分利用省政府出台促进技改政策效应,加快谋划推进一批技改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和基础设施不动产公募基金(REITs) 等工具,常态化开展项目推介和政银企对接,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精准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全民谋项目、全域谋项目、全员抓项目”活动,强化“市级领导包保季通报、半年拉练”机制紧盯中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新申报项目,确保赤壁应有份额。滚动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着力抓好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实现快速起步、首月“开门红”。精准服务项目保障落实好省级重点项目要素保障“16条”,用好债券、金融、土地、能耗、环评等支持政策。建立以各专业银行投资需求为主的银企对接机制,不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会。发挥政策性银行银团贷款的牵头作用,用好用活金融政策和创新产品。

二是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围绕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坚持统筹谋划、长短结合,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尽一切可能把社会消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抓政策措施扶持。狠抓“提振消费30条“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等政策落实,继续以旅游行业为引爆点,研究出台夜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谋划一批新的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业态加快恢复。抓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建设商贸流通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加快电商向农村延伸覆盖,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下沉扩容。抓线上线下融合。继续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为发力点,加快推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医疗、教育、体育、文博、物业等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推动一批传统消费商圈改造升级。组织开展“全民消费、买光赤壁”“惠游赤壁”等活动。实施“百家商超进小区”行动。繁荣夜间经济,推动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三)坚持不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打“创新牌”,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抓住平台和人才两大重点,努力打造我市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引进更多头部企业、瞪羚企业、金种子企业,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新建5G基站320个。二是加快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赤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续为人才设项目、以项目聚人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工程,强化创新聚集区功能。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四)坚持不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坚持三提”:一是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进一步提级扩能。积极谋划和培育电子信息、大健康、高端装备与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建成投产总投资35亿元的维达力三期、16 亿元的住方智能门窗、6.5 亿元的凯利隆不干胶二期、3亿元的思贝林健康产业园、3.5亿元的卫汉装备、2亿元的武汉高正新材料、1.7 亿元的聚兴新材料、1.3亿元黄道益经络油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人福药辅迁扩建、5亿元的双吉(湖北)制药、3.8亿元的润坊卫生用品、3.2亿元的摩信智能科技等二是坚持先进制造业主导,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应急装备电力能源等支柱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食品、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大“隐形冠军”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实施“返规上”“促成长”“项转规”专项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加快建设总投资5.2亿元的龙兴无纺布制造、总投资5亿元的盛宝新材料、总投资1.5亿元的知腾工业二期等。三是坚持现代服务业驱动,进一步提档升级。重点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农家“民宿”、农家旅馆。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龙佑汤茶小镇建设,加快建设总投资23.5亿元的羊楼洞·世界茶业第一古镇、总投资8.6亿元的蒲圻公铁物流中心、2亿元的茶庵物流园综合体、1.5亿元的公共配送中心等。

(五)坚持不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敬畏城市、善待城市, 强化全周期管理意识,让赤壁更有序、更安全、更美丽。坚持全域规划。科学编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做好“增绿”“留白”工作。完成11个乡镇总规、59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小街小巷、城区给排水系统、城区积水点、107国道经济廊道基础设施等改造工程。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开工建设南环大桥、新街口人行天桥、兴业路北段、东风西路、体育中心外环路等,完成生态新城北山路、光华路、富康路北段、黄盖路中段和砂子岭城市公园等配套设施,完成大石桥、党校、铜锣湾北站广场等交通路口改造。完善城市功能,推进41个城区公共区域配套停车场建设,建设北山大道矿山公园、带状生态公园,确保市体育中心、档案馆投入使用,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实施蒲圻一条龙老街、蒲纺总厂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修复。加快乡镇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支持赵李桥镇、车埠镇、赤壁镇等特色发展,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形成多点支撑局面。开展“擦亮小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等设施。推动精细管理。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加快被破坏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等修复。开展城市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行“街长制”“片长制”,常态化开展“万人洁城”活动,建立全员、全城、全时的监管机制和城市管理月度考核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落实“1+1+11” 制度,持续开展党员干部“双报告、双报到”,做强街道、夯实社区。持续强化小区物业管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六)坚持不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到“三个刻不容缓”:一是刻不容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实赤壁青砖茶研究院、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引领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加快赤壁青砖茶品牌整合,推广使用“赤壁青砖茶”区域公用品牌,确保蒲首山茶叶加工基地一期投产,清轩砖茶完成设备采购调试。继续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启动总投资20亿元的双胞胎养猪项目四、五期工程,4亿元的景鸿牧业三期。扶持发展观赏鱼产业。加快炊烟依旧、乡遇鸡公山、小罗湖、五龙山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组织开展《赤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期评估。二是刻不容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推动更多的扶贫产品进入省扶贫产品目录,鼓励社会积极参加爱心消费扶贫活动。加强政策、项目、资金等整合接续,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020年度3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三是刻不容缓保障粮食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做好粮食收储供应工作,全面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0年度3.5万亩建设任务。

(七)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三个持续”: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政策4.0版,实施十大环境提升行动和企业“五心”工程,做好“店小二”服务。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制度。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和承接好国家、省重大改革、重点试点示范项目。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非税执收智慧平台。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产权保护等工作。三是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继续承办“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统筹“优进优出”和“大进大出”,巩固电子信息、纺织等优势产品出口,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做强骨干企业、扶持成长企业、孵化开口企业,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形成一批外贸优势产业集群。畅通外贸产品内销渠道。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

(八)坚持不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做好“三个狠抓”:一是狠抓问题整改。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强化常态化暗访、自查、督办机制,加强全面排查、系统整治和清单化管理,坚决完成整改硬任务。二是狠抓环境修复。实施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6+4” 攻坚提升行动,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建成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泉门社区入库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陆水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34个试点村庄生活河水处理,15处城区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确保望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规模项目竣工使用。三是狠抓绿色发展。完善能源消耗双控制度。把降碳作为绿色转型总抓手,谋划我碳达峰专项行动,探索碳中和赤壁路径。推动赤壁高新区循环化改造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完成人工造林1.4万亩,退化林修复6000亩。有序推进凤凰山、羊楼洞矿区和全市13个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总投资700亿元的华润·赤壁市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前期工作

(九)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人民期待,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兜住民生底线。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好“稳岗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抓好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扩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补短板。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总投资23.27亿元的38个公共卫生服务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120急救中心、人民医院物理楼、精神病医院等,确保市人民医院易染病区完工,10个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投入使用。更大力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中伙学校等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青泉学校、汪家堡小学和陆水、北山等两所幼儿园秋季开学。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市群艺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启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承办2021年咸宁市第二届运动会。三是强化保供稳价和社会治理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做好生猪、“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价格监测,继续落实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附件:
分享到:
./t20210423_2306684_app.shtml
./t20210423_2306684_xxg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