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卫计局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卫计局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赤壁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中心坪村精准扶贫攻坚战,尽快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中心坪村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心坪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脱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宣传政策
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与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各项涉农惠民方针政策。
三、建档立卡
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助村“两委”准确识别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的登记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
四、工作措施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脱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村实际,倒排工期,科学制定精准脱贫攻坚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中心坪村精准脱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村、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市卫计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
2.强力推进村庄整治,大力改善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17年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3.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2018年完成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力争2017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扶持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群众享有全市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4. 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我局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到2017年底我局实施干部帮扶工作确保被帮扶的扶贫对象全部稳定脱贫,实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的目标,被帮扶的贫困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