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商务局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聚力增量培育,夯实商务经济增长基础
1.精准施策深挖潜力企业。梳理摸排全市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及大个体经营户经营状况,建立拟限上企业培育库。聚焦接近或具备“入限”潜力的目标企业,实行“一对一”培育引导跟踪管理,通过上门政策宣传政策,纾困解难等方式,积极引导其规范经营、达标入统。同时,对近年来因各种原因注销退库的原在库企业进行“回头看”和实时走访研判,识别其中经营恢复良好、具备重新入库条件的企业主体,主动协助其帮助解决重新申报入限等相关障碍,推动其“涅槃重生”、尽快重返统计库,变“流失存量”为“新增量”。
2.强化协同凝聚纳统合力。依托全市商贸工作专班,强化信息共享与联合摸排,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通过税务开票、市场主体登记等大数据精准筛查达标未入库对象;建立协同服务机制,对重点培育对象和拟入库企业,专班成员单位协同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流程指导及问题协调服务,扫清入库障碍。通过以上组合拳,力争全年新增100家高质量限上商贸市场主体,为社零数据持续稳定增长注入源头活水,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活消费动能,释放内需市场潜力
一是紧抓中秋、国庆、双十一、春节等重要消费节点及暑期、旅游旺季等热点时段,精心策划主题鲜明的系列促消费活动。二是聚焦大宗商品,联动车企、家电家居卖场,大力开展“以旧换新”补贴促销活动,释放置换升级需求。三是深耕本地特色,组织赤壁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名优特产展销,拓宽本地产品销路。
三、精准有效发力,助力外贸企业攻坚突破
一是全力稳主体拓市场,打好“翻身仗”。建立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如维达力、兴林纺织等),进行专班服务,稳住维达力(万津)、兴林纺织等骨干企业出口数据,保持平稳增长;重点培植平元食品等潜力企业,强化中小微企业支撑作用。引导外贸企业“走出去”,组织纺织服装、粮食机械、赤壁青砖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并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二是聚力破梗阻优环境,筑牢“硬支撑”。强化服务支撑,持续推进外贸企业走访服务,对企业对外贸易提供“一站式”服务,年度服务外贸企业不少于400家(次)。畅通通关“快车道”,全力支持咸宁海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融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咸宁特色专区,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金融“活水源”,持续推动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信保全覆盖工作,进一步保障我市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提振外贸信心。
四、全力以赴招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招商引进项目上再有新突破。重点跟进斋公岭农贸综合批发市场项目建设,加快下半年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全市农贸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开发区二期农贸市场项目建设进度,继续狠抓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及“两新”储备工作项目谋划,继续通过赤壁市成品油监测云平台系统运营对全市51座成品油加油站施行动态监测。继续推进2025年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鑫城国际大酒店、“十四五”规划加油站等项目建设。
五、加强市场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持续推进打非治违行动,开展成品油市场整治;继续开展“禁塑”宣传,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加油站(点)、大型商场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安全隐患及商贸餐饮燃气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保障我市商贸(成品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守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持续参与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和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抓好各类主要食品的安全专项检查,强化常态化监督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全力推进我市各主要农贸市场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督促城区各大型商超及主要农贸市场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做好食品安全常态化管理,保障我市商贸系统食品安全创建和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健全商贸流通,着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推动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建设,依托县域商业体系入库项目申报及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物流网络,畅通“上行”“下行”双向流通渠道。重点推动乡镇商贸服务中心与乡镇农贸市场融合发展和升级改造。引导县域内龙头物流企业加强镇、村两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如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