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教育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赤壁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转变作风,深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为全年工作圆满完成夯实了基础。
一、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开展省委巡视组和赤壁市第三巡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专题报告8次,开展专题研讨10次。成立了9个巡回指导组,指导单位24个。实行抓党建工作项目清单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师生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强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执纪问责,开展“师德师风群众评”活动,查处师德不正、行为失范人员11人,树立师德先进典型人物10人。
二、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落实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深入推进中华经典“双读双同”活动。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教育巡回讲座”覆盖全市所有学校。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田径、球类运动会,围棋、武术、田径等项目在省、咸宁市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组织参加国家和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5项,位居全省前列。加强健康校园建设,开展了青少年儿童近视眼综合防控和多形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外教育。赤壁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开营,与乡村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资源相结合,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等活动,参与学生超过三万人。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开展第22届“推普周”活动,组织参加第五届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开展县域普通话普及调查,28所学校成功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接受了湖北省语言文字督导评估。
三、持续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扎实进行学前教育审计问题整改,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扩充普惠学前教育资源,陆水幼儿园、北山幼儿园项目进展顺利。对10个配套幼儿园存在问题的城镇小区进行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整治。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认真做好“全面改薄”工程收尾工作,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31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深化联校托管,由蒲圻四小等四校托管斋公岭小学等四校。“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提质发展高中教育。整合高中教育资源,组建新车埠高中。投入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省级资金567万元,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加强高考组考、备考工作,2019年高考取得可喜成绩。
规范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规范中职学校招生秩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赤壁市职教集团发展态势良好。落实民办教育扶持政策,慧晟实验学校筹备工作有序展开。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 8家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25家培训机构停业整顿。
四、全面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实施《赤壁市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邀请市领导、人大代表进课堂,全面推进“一课双评三随机”教学评价活动,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认真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深度融合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全年共参加288个国培省培计划项目、9个市级培训项目,参训教师和干部7000多人次,其中省级及以上培训678人次。全面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全市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1个、省级奖项63个。
完善校长培养考核机制。配合市委组织部对全市学校校长进行考核,选任提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校管理干部。出台《赤壁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建立赤壁市名校长工作室平台,通过培训、挂职、交流等形式,加快提升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落实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全面启动14个名师工作室,全面开展各种活动51场,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对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开展专项培训。
优化城乡教师配置。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跟岗学习,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通过省级平台、自主招聘、招硕引博等方式补充243名教师,安排充到农村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岗位。
五、不断提升教育发展保障能力
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教育“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政务审批服务全部实现网办。学校章程建设全面推进,试点学校已完成阶段性任务。构建责任督学有效运行机制,开展了5次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专项督导。
加强教育财务管理。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中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有效落实。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深化“平安校园”创建,落实校车专营化,投入资金742.4万元用于学校安全“三防”建设,实现封闭化管理、报警监控系统、专职保安人员及器材配备“三个100%”。开展了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专题教育,发放宣传材料十三万份。